我的成长——魏菁阳

  

  领舞演员魏菁阳

1995年,我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一个有文化背景的家庭,一岁的一场高烧使我失去听力。自己茫然不知,父母也不忍让我知道和别人不同。
  儿时,妈妈买了大量的图片,还把家里的每样东西都贴上字条,通过口型、肢体动作和文字帮我认知事物,学习发音。
  6岁,我进入普通小学。第一堂课老师点名,叫到我时,我没有反应,旁边同学拉我起立。回家问妈妈,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妈妈说我的耳朵听不见声音。我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耳朵…那时,我还以为世界上只有我一个聋人,第一次感到难过和孤独。
  9岁,学校开设了舞蹈兴趣班,我很想参加,但妈妈不让我去。她告诉我,听不到音乐是不能学习跳舞的。爸爸是个教师,注重引导我学好文化,发展我的其他特长。每个周末,他都会送我到爷爷家,跟着爷爷练书法。妈妈还为我报名参加了美术特长班。
  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让我知道了聋人也能跳舞,我想了很多…10岁生日那天,妈妈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说让我学舞蹈,没想到妈妈答应了。从此,我进入业余舞蹈班。虽然练的很苦,但让我变得自信了。
  2007年,我小学毕业了。六年中,我处处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为让我看清唇语,老师把我的座位调到第一排,并尽量把讲课的内容写成板书。我的成绩一直优秀,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这一年,妈妈送我报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经过三个月的试训和考核,我成为艺术团学员队的一员。在艺术团的三年多带给了我太多的意外和收获:
  我没想到,艺术团这个大家庭那么温暖,老师像父母一样关爱我们,处处与我们相伴;团里,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伙伴们,大家如同兄弟姐妹。
  我没想到,聋人还有自己美丽的语言——手语,我很快掌握了它。出访时,还能和外国的聋人直接交流。
  我没想到,团里还有很多盲人,他们比我们更不便。生活和外出时,我们聋孩子争着照顾和搀扶他们。
  我没想到,团里不仅有形体和基本功训练,还开设了民族舞、拉丁舞、现代舞、芭蕾等各个舞种的课程,给我们讲课的都是获过奖的演员和艺术家。
  我没想到,芭蕾老师夸奖我身材非常好,适合主攻芭蕾。她的鼓励让我产生了做芭蕾公主的梦想。严酷的芭蕾训练,让我体验到足尖鞋和芭蕾裙带来的苦与乐,由我主演的芭蕾舞《天鹅》登上了庆祝建国60周年的舞台。       
  我没想到,经过老师的系统培训,我掌握了艺术团各个经典舞蹈,还担任了新创编的芭蕾手语诗《我的梦》和手语舞蹈《生命密码》的领舞。
  我没想到,小小的我就出访了美国、日本、俄罗斯、科威特、匈牙利、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还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台北听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残运会的演出,不仅展现了我们残疾人的风采,还开阔了我的视野。
  我没想到,我们团不仅是艺术的摇篮还是学习文化的园地,工作人员挤到一起办公,为我们腾出了房间改造成学习室,团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我讲授了语文、思想品德、生理常识和英语等课程,还为我们配了助听器,购置了学习器材、书籍,订阅了报纸和课外读物。
  我没想到,邰丽华姐姐亲自为我们联系学校,送我们到东城特教学校就读。每天清晨,我和30多个伙伴踏着晨曦乘坐公交车到学校上课,无比快乐和充实。我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一,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入了共青团。
  我没想到,艺术团的生活那么丰富和快乐。组织我们郊游、看电影、参观革命圣地、观看升旗仪式,还为我们购置健身器材,大家集体过生日,元宵节时还一起包饺子。
  我没想到,团里为了锻炼我们,为每个队设立队委会,让我们学会自我管理。我先担任学员队的业务委员,最近又被推选为学员队的队长。
  我没想到,我们这些残疾孩子那么受媒体喜爱,《芭蕾》杂志详细的记录了我们的排练和生活,我还成了封面人物。
  我没想到,日本富士电视台为制作专题节目多次到团里拍摄,春节期间还专程到我的家乡采访,他们说我们的经历可以激励日本的青少年成长。
  以上是我16年的成长历程,也是艺术团新一代小演员的成长缩影。“失去听力我是不便的,然而我是幸福的”今天我才对邰丽华姐姐早年说的这番话有了切身的感悟。

 

  
  芭蕾舞《天鹅》
 
 
 

艺术团链接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微博: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