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歌唱能改变命运吗?跨越障碍,从这场合唱开始!

你相信歌唱能改变命运吗?跨越障碍,从这场合唱开始!

障碍是什么?

也许你正在面对它

 

2020年,我们面对了

太多、太多的障碍

有人直面疫情带来的创伤

也有人遭遇职业生涯的寒冬

还有的,可能依旧在洪水后

重建自己的家庭

又或许,是一件接一件的不如意

……

 

还有8500万人,

他们正面临伴随一生的障碍

它伴随“残疾”的标签,无刻不在

它能消磨生活的激情

也可能抹去一切的努力和梦想

 

疫情下的2020

每个人都在障碍中前行

2020年结束之际

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残障朋友们

却献上了一场线上合唱盛宴

 

1212日上午10时,由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广州市合唱协会指导,广东省残疾人体育与艺术中心、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承办,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协办的《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合唱艺术交流暨第五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正式云开幕,央视频、广州日报APP、新花城APP、广视频等平台同步播出。)

 

那些等待被看见的故事

 

在云合唱中,由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作词、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盲人演员蒋灿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一个也不能少》拉开了展演序幕。

 

来自北京、武汉、天津、广州等多个城市8支残疾人合唱团10首“云”合唱逐一登场。

 

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一段逐梦故事:有讲述平凡人生里的自强不息,有笑谈困难重重里的乐观坚毅,也有高呼追求美好生活的永不停息,感人至深。

 

越努力越幸运

 

在第一个云合唱故事中,关键词,是“蜂蜜”。

 

“世人都夸蜜味好”。说到这里,大家心中都会泛起一丝甜蜜。然而,对于以前的赖永秋来说,生活并没那么甜。

 

他是广州增城小楼镇二龙村的贫困村民,小时因意外失去双手。为了生活,他在家旁的土地种过了桔子、荔枝,却通通“没有收成”。

 

未来看似一片昏暗,失去双手还能怎样?

 

然而,这时的赖永秋遇见10箱蜜蜂,依靠自己的臂膀开始了一场“甜蜜”事业,从最开始被蜜蜂欺负,到后来逐渐掌握技巧,成了全村最大的养蜂户。

 

回忆起过去往事,他乐观说道:“越努力,越幸运。”

 

回报一份爱

 

努力能创造奇迹。而爱,带来了温暖。

 

在另一个故事里,主角是广州黄埔永和街一位左邻右里都知道的好街坊李灿辉。

 

他因先天性右脚缺陷,自小行动不便,最深的记忆,是上学的五六公里路,“有时都是大家背过来的。”

 

20岁时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每天起早摸黑,为的就是做好街坊们的维修工。

 

此后数年,他又在街道、居委和当地爱心企业支持下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人生精彩纷呈,但最令他自豪的,是“帮助到了部分特殊人士实现再就业。”

 

“我在创业过程中也度过了许多至暗时刻,但每一次,都是父母陪伴和支持顺利度过。”李灿辉说,在他看来,与人为善,回报社会,这是回报和践行父母的爱和教诲。

 

音乐追逐梦

 

来自广州的王子安是一名视障青年,不认同成为按摩师是视障人士的唯一出路,用13年先后学习钢琴、中提琴,经历无数艰难。

 

子安不认同成为按摩师是视障人士的唯一出路,“我看不到乐谱,也不知道自己拉琴是什么样子。”子安说。

 

但他带着灵敏的耳朵、灵活的手指还有坚强的心,以不畏逆境的奋斗者姿态,终于敲开了世界知名音乐学府——英国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的大门,就读音乐专业本科。

 

在子安的提琴声里,人们听到的是一个提琴手的天赋和技艺,也听到了他迫切想要用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澎湃热情,并为之动容。

 

“他的琴声令人感动。”一个听众感叹道,“我的心里能感觉到他的音乐带来的共振。”不自觉地,眼里有了泪花。

 

而在疫情发生时,王子安身上的故事同样动人,耗时3天辗转6地,他回到了祖国,回到广州,感觉一切是如此的熟悉。

 

时间可不能空闲下来,在回国的这段时间,他还参与了一场又一场的公益倡导活动。

 

一直在一起

 

疫情最紧张的时刻,他们又是如何度过?

 

来自武汉的残疾人合唱团团长周双进还记得,身处武汉,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痛苦和悲伤的情感,大家身边也都有亲人,会有类似的经历。

 

“这时候,虽然很多人都是在居家抗疫,但并不孤独。我们团队成立十多年,最‘年轻’的也进来一两年了,就像一个大家庭。”他说。

 

大家在群里互相鼓励,彼此打气,做好疫情防控,等待疫散春来。大家都等待着有一天,疫情结束,再次线下相聚,歌唱生活和勇气。

 

而“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很少人知道,他们也受到了疫情影响。

 

这支在天津的残疾人合唱团同样在疫情期间历经挑战,但他们不怕,他们坚持了6年,一直坚信用歌声唤醒孩子们的精彩生命,以艺术的形式帮助听障儿童带来内心的阳光和自信。

 

6年来,天津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从8名团员发展到42名,志愿者从4名发展到46人,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

 

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一群人,为了一个梦想,一直在一起。

 

让更多人被看见

 

广州市残疾人合唱节,贯穿了不少残障人士的艺术生涯。

 

过去,由于多方面的限制,残障人士很少有机会参与群众文艺生活。早在2015年,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了声乐培训班,建立有常规训练计划的合唱团。

 

音乐,从那时开始悄悄走进了不少人的生活中。2016年,广州各区兴起合唱歌咏队,而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亦举办了第一届广州残疾人合唱节。

 

“广州市残疾人合唱节,是媒体报道和文字记载中,首个专门为残疾人创办的大型合唱活动。”相关负责人回忆道,首届合唱节便有300多人参加,共演唱了13首作品。

 

2017年参加合唱节的队伍增加到13个,年平均排练40次;参加合唱推广计划的13支团队,上万人次参加了合唱训练。同年5月,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成立。

 

如今,近60名来自全市各区的残疾人歌唱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每周排练。而残疾人合唱节也在与残障朋友一同融入社会,创造更大的影响力,在残健共融发挥巨大作用。

 

 

2019年,是广州市残联成立30周年,“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市残联组织近200名残疾人,举办《黄河大合唱》全套作品,青年合唱指挥家张栩筠担任全场指挥,两位女青年钢琴演奏家虞璇、郭思遥担任双钢琴伴奏,青年琵琶演奏家刘豆豆担任琵琶演奏,广州市合唱协会会长、合唱指挥家苗向阳亲自担任音乐会艺术总监。

 

广州市合唱协会会长苗向阳回忆道,“黄河大合唱的精神永不过时,而残疾人唱出来,更凸显其精神。”在他看来,《黄河大合唱》拥有丰富的内涵及艺术上的高度难度,让一般人群众合唱演唱都不容易,残疾人能够把它唱下来应该是非常罕见的。

 

那时,作词者光未然次子张安东也在现场,与残疾人一一握手,第一次感受到,在无障碍的音乐世界里,残疾人那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音乐热情,那一刻,“残疾”的标签在褪去。

 

今年活动首次以线上云合唱形式开展,另一亮点则是:由广州市残联委约广州市合唱协会邀请作曲家毕晓笛老师改编的歌曲《一个也不能少》合唱版,并由市合唱协会派驻青年指挥家张栩筠、青年钢琴家虞璇指导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排练此作品,并在“广州合唱节”上正式首演。

       

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一场属于8500万残疾兄弟姐妹们的合唱盛宴,也是一场属于每一位逐梦者的自强讲堂。”该负责人说,今年残疾人合唱节跨越地域,多支广州市以外省市残疾人合唱团通过“云平台”,实现艺术的交流,并向社会各界人士展示残疾人的艺术风采。“我们正是希望以开放多元的态度,以艺术为媒,迎接更多残健共融的可能,让更多人看见、听见,‘残障’不再是包袱,每个人都可以面对障碍,勇往直前,需要的是多方协作创造的平等、包容和追逐梦想的平台。”

 

 

来源:广州日报

艺术团链接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微博: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微博